欢迎来到国际快讯网
原标题:是时候做空京东了?
今天,一篇控诉京东“售假”并“玩弄”客户的文章刷爆网络。
过程是这样的:六六在微信文章中称,其师姐在京东全球购买了美国Comfort U 护腰枕,京东标价人民币1489元,美国官网售价109.95美元。而商家实际发货的是一个标识为Contour U 的护腰枕,美国官网售价33.6美元。而接下来京东应付消费者的投诉,不断的推诿更是令人气恼,对于这种京东包庇商家的行为,她只能大声疾呼——
“京东,你够赖!我服了你!
刘强东如此周密地布局,让客户投诉找不着北;京东员工如此缜密地培训,团结一心,坚决保护不法商家抵御消费者投诉,有京东保驾护航,商家们真的可以放放心心卖假货!
我治不了京东的无赖,我希望可以告诉广大消费者,京东耍无赖!
大家有了维权意识,做力所能及的努力,世界未见得马上会变,但总有了改变的可能和希望吧!”
文章对京东的敷衍和无理,控诉得有理有据,更重要的是让众多以为“京东无假货”的消费者意识到,原来京东上不仅有假货,且京东对卖假货的商家之庇护,令人震惊。
“京东”保驾护航,商家放心售假!
当然,京东断然不会承认自己的所为,“假货”问题也仅以“发错货”为理由解释,这是多么苍白无力!
京东回应作家六六投诉:引述内容多处不实,涉嫌诽谤——
1、商家承认发货过程中出现失误,但并非售假,无权要求商家提供十倍赔偿; 2、六六文章内容存严重不实,涉嫌夸大编造和诽谤; 3、京东不会删除任何商家和用户聊天记录; 4、六六女士恶意诋毁的文章严重侵害京东平台信誉,将坚决维权。
这几条回应不仅是明显的谎言,还尽显京东的霸道,这一次,一向备受好评的京东PR也栽了跟头。在315之前做出这种践踏人智商的近乎自大狂的强势回复,是把京东往火坑里推!
京东的公关部部长应该立即辞职。
二、没有“信用体系”的京东
现代商业,最重要的是什么?不是多么便捷的物流,多么高端的商铺,正如六六所言:是信用体系。信用体系是所有交易的前提,没有信用体系,任何一场交易都有可能是坑蒙拐骗。
人们常拿京东和淘宝作比较。一直被诟病的淘宝被认为是“假货的天堂”,而京东则是“只卖正品”,且有着高效的物流,可是俗话说的好——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。在假货堆里起来的淘宝,建立起一套行而有效的评价体系,让卖家得以监督,让交易得以维持,然而京东其实没有信用评价体系,因为京东用“京东”的信用为所有的(不论是自有的还是第三方的)商品做背书。因此,京东的商品评价只是一种京东开放给用户的售后表达渠道。这些评价对用户来讲可以作为购物参考,但是不是所谓的“信用”。淘宝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用户的回馈机制上的,是建立在交易数量和好中差评的维度上的,用以衡量店铺/商品信息的和品质的可信度。京东显然没有可以与之类比的一套体系。
京东的评价系统,相比淘宝,确实很小儿科。难怪有人说,我原来还很相信京东的评价系统,看好评多的东西就比较放心,原来还是太年轻了。我给他5星好评,在内容里面写了实际的体验,结果我的评价怎么也找不到。想在其他人的评价下面添加内容,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。
没有信用评价和支付担保,电子商务是发展不大的。
六六认为:京东一直把淘宝当做假想敌。说实话,京东永远不可能有淘宝的高度。无论京东盖了多少仓库,做了多少直营,用了多少机器人管理,它始终没有把力气用在对的地方。此话在理。
一个公司的成败由很多因素决定,其中老板的格局是至关重要的一条。不建设信用体系,钻信用体系的空子,这样的格局迟早出问题。
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不是技术手段,而是企业文化,价值观,是企业老板的胸怀在支撑它的发展方向和空间。强东哥曾经怒斥某宝造假、售假,他也曾经豪言把扶贫工作做到深入和细致,他还说要为改开四十年的社会责任,承担一个企业家的贡献,然而却放任自家的问题继续发酵……显然,京东的问题比六六说的或许还要多,一个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,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搞意识形态,博取政治资本。铁打的刘强东,流水的高管。京东的人员流失率已经高到HR负荷不了了。
假货问题,对零售、电商企业而言,永远是最大的杀手。商家很明显的故意欺骗,京东客服视而不见,还帮商家说话。京东这样下去,极其危险——淘宝卖家有卖假货的,但至少人家假货就有假货的价格,但如果京东,要是假货卖着真货的钱,实在不应该。
强东哥,说了这么多,想要奉劝一句:你可以不认识老婆的漂亮,但是不能不知道京东的命脉在哪里?多少前车之鉴摆在那里,勿谓言之不预也。
四、是时候做空京东了?
格局上完败的京东,在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上也是输的彻底,当然,你可能会说京东和阿里根本就是两种模式,好吧,那就把京东的老师——亚马逊添加进去,看看它们三者之间,京东到底有没有学到亚马逊的精华?或者,换种说法,此时的京东到底值不值得投资?
本月初,京东发了财报,数据显示,尽管有腾讯“加持”,但是伴随着物流成本上涨,京东依然难以保证持续盈利的能力,截至12月31日四季度,京东净亏损人民币9.092亿元,远超分析师预估的亏损5.22亿元。巨额亏损亦导致该公司在3月2日的财报日股价重挫5.22%。
很明显,华尔街愿意接受亚马逊的亏损,但不会给京东的亏损留任何情面。下面,我们从商业模式和财务数据上看看,京东是不是走了一条越来越窄的路?
1、营收对比,京东在走下坡路
说到京东的商业模式,其实是和阿里、亚马逊比较出来的。财务数据是企业商业模式差别,所处环境最为明显的表现。三家公司涉足电商的时间排列为亚马逊、阿里巴巴、京东。亚马逊电商已经高度成熟,收入上看,亚马逊早已经过了靠电商实现增长的时候,而阿里巴巴、京东(两者依然是以电商为主)的走势,就明显感觉到差距,体量更大的阿里巴巴,近两年却显现着持续高速发展的强势,反观京东,增速是一年不如一年,无论是什么模式,营收的差距已经很明显反应出总体情况,谁在优势,谁在劣势。
2、同样是自营业务占大头,京东的毛利率只有亚马逊的一半
在毛利率上,阿里毛利维持在60%左右,亚马逊在30%左右,而京东只有15%,阿里和京东的差异,一个原因是与阿里竞争处于劣势的地位,京东3C业务被阿里不断侵蚀,但京东却无法撼动利润率更高的日常消费品类业务,3C产品的利润率很低,而3C产品销售收入占京东总收入的50%以上,更重要的两者的业务模式上的区别。
亚马逊和京东的毛利润都非常低,这是因为亚马逊和京东走的都是自营的电商模式。而阿里巴巴不做任何自营的东西。京东自营业务赚的是差价,毛利润率不足10%;第三方平台业务赚的是佣金,毛利润率可达70%左右。
但这些都是老生常谈,数据只能说明阿里和京东有轻重之别,但短期内看并不能看出优劣,只是,如今的京东似乎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。在阿里的竞争下,京东的状况比过去的亚马逊要严峻地多。同样是做自营,京东的毛利率比亚马逊要低一半。亚马逊的电商在近30%的毛利润率的情况下都无法盈利盈利,京东如何实现?
3、对比亚马逊,京东的现金流真的是硬伤
或许更深程度的物流服务可以在未来反哺电商业务,短期无盈利不是问题,但现金流是问题。
京东通过押注自建物流来获得竞争优势,成本居高不下,截至2017年末,京东的设备、设施账面资产价值达126亿元。此外还有32亿在建工程、67亿无形资产、71亿土地使用权(约为2016年的3倍)。以上各项合计295亿,几乎全部为京东仓库、物流的投资、高额的人工成本形成的持续高投入导致了经营性现金流的贫瘠。
这就导致了京东不可能成为“中国亚马逊”。为什么?
当初京东的模式就是以亚马逊为榜样,但是随着线上红利的消失,京东照搬亚马逊的模式出现了弊端,导致京东只学到了皮毛,却没有学到亚马逊的精髓。
皮毛是京东学到了不赚钱的业务,全场最低价,京东跟了。次日送达,京东跟了。至尊服务,京东也跟了。
把资产做重,以自营保证质量,为商家背书,但是,即使在这一点上,京东的毛利率比亚马逊还要低,那么请问,在竞争激烈的电商环境下,盈利状况堪忧,即使未来能有亚马逊的效率,想要得到完全不同于亚马逊的结果就有点不现实了。
虽然贝索斯不在乎“盈利“,但还是在乎现金流,做一个企业,账面上的利润可以为负,但是现金流是实打实的经营血液,抛开现金流谈企业发展,就是耍流氓。贝索斯从来不会为了扩大规模和其他业务投入而牺牲企业现金流,但京东自建物流、未来还有线下零售的布局,在一个难以盈利主业的支撑下,还没站稳就开始往前跑,或者是环境使然,不得不为,但这样的状况无疑是风险极大的。
版权声明: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service@qeerd.com,投稿邮箱:tougao@qeerd.com